思想之光

思想之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之光 -> 正文

《吉林建筑大学深化“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6-04

吉林建筑大学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全 面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结合吉林省教育厅“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基础和优 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着力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 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 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推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3.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充分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 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短板 弱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配齐建强队伍,建立 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检验改革的根本标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三、 主要任务

    1.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思政优质课程,扎实开展名师引领、公开课观摩、“精彩一课”和优秀教案评选等活动。持续打造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挖掘课程育人元素,建立健全“课程思政”配套措施和办法,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培育思政教学名师、优秀 教学团队、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完善领导干部听、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

    负责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党委教师工作部,各学院

    2.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把思想价值引 领贯穿科学研究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 线要求。完善学术评价标准和成果评价办法,建立教研一体、学 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 为。健全思想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加大学术名家、 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持续培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负责单位:科学研究处,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

    3.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 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开展实践教学管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主体地位,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设施资源保障,优化实 践教学任务配置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开展实践教学专 项检查,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管和持续改进。持续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永远跟党走”、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等实践项 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第一、第二课堂育人环节,持续完善“坚持一个主线、搭建三个平台、推进五项工程、提升七 方面能力”机制。加强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项目培育,逐步打通教学与科研、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负责单位:教务处,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科学研究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各学院

    4.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长效机制建设,广泛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推介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持做好“马克思主 义大讲堂”等平台,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强革命文化 教育,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等, 讲好东北抗联故事、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史,编排歌颂革命先驱的文艺作品,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涵育建筑类高校文化育人氛围和特色,发挥特有学科、人才、平台优 势,打造“栋梁”文化育人品牌,传承唯实育人理念。深入开展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发挥校园设施等审美和教育功能,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

    负责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勤保障处,基建处,各学院

    5.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 技术高度融合,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强化网络意识, 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 行为规范。拓展网络平台,加大学校主题网站、新媒体建设投入,全面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 阵。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学校新闻中心建设,整合校园媒体,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全国共建。丰富网络内容,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供给能力,制作传播符合大学生特点、接地气有温度的新媒体作品,积极组织“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 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丰富正面舆论供给。积极推动高校信息化技术赋能三全育人工作全过程, 以信息数据为支撑,更加精准高效地为学生教育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

    负责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网络信息中心,各学院

    6.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加强知识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开设心理必修课及选修课。加 强宣传教育,开展“3·25”“5·25”等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 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使课上课下、线上线 下教育有机结合。丰富心理咨询渠道,优化服务平台,加强人文 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和培养积极乐观、健康 向上的心理品质。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 警防控体系建设,以学生心理普查为基础,建立“筛查、追踪、 监控、干预”危机干预机制,对重点关注学生认真落实五级包保 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专业化队伍,定期开展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负责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各学院

    7.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 研究梳理学校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 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认真执行教师资格和本科教学准入制度,将政治标准 放在教师聘用和人才引进的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规 范要求融入评优评奖、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各环节, 实施师德“一票否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营造治 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加强考核评价,把育 人功能发挥情况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 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负责单位: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各学院

    8.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 人功能,强化育人要求,明确育人职能,在聘用、培训、考核等 各环节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加强服务育人环境建设,大力建 设绿色校园,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传染病预防、 安全应急与急救演练等教育活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完善 服务模式和工作体系,为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办理有关事 项提供便捷服务。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召开师生 恳谈会、通报会,拓宽师生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的途径。制定服 务规程,加大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

    负责单位:人事处,党政办公室,后勤保障处,党委安全保卫部,校医院,各学院

    9.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构建物质 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 机制。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和资助管理服 务体系,实现精准资助和发展型资助的有机融合。建立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动态信息库,加大对困难学生及突发特殊情况学生资助 力度。继续实施“双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切实做好“特 岗教师”“三支一扶”计划等工作。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助学金申请发放、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活动开展以及基层就业等工作环节中,深入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金融常 识教育。丰富资助育人载体,构建“解困-育人-成才一反馈”的资助育人新模式。

    负责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各学院

    10. 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 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持续推动校、 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深入实施学 校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十项工程”,形成学校党委、院、支部、 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巩固和发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 主题教育成果常态化制度化。发挥学校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 推动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工作载体和 形式。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 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团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和服务作用。

    负责单位:党委组织部,校工会、妇委会,校团委,各学院

    四、工作保障

    1. 协同机制保障。学校充分发挥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 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评估 督导,明确部门工作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政队伍、管理服务队伍、关工委老教师等不同队伍合力,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

    2. 机制保障。从工作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 本任务、以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制度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用制度建设巩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果。制定具体措 施,细化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列出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进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落地生根、抓细抓实。

    3. 队伍保障。 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党务干部等专门工作队伍,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用人首 位。在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

    4. 条件保障。加大工作经费投入,落实政策要求,完善经 费支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场 所和条件,保证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建立校内外基地,加强与政 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育人基地,为师生实践锻炼提供广阔平台。